top
关键字不能小于两个字!
top
EN
北京第二国际机场简介

       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及廊坊市广阳区,总投资约800亿元,将建设4条跑道、150个机位的客机坪、24个机位的货机坪、14个机位的维修机坪;建设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主楼、指廊分别满足7200万和4500万人次使用需求。

          新机场位于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之间。与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千米,距首都机场67千米,距天津滨海机场85千米,距廊坊市中心26千米,距保定市中心86千米。

          建设规模

          根据规划,北京新机场工程投资799.8亿元,规划建设7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需求。一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应的货运、空管、航油、市政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等设施。 [3] 


        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同步规划的北京新航城以南中轴为发展的主线,辐射范围包括礼贤镇、榆垡镇、安定镇、魏善庄镇以及庞各庄镇五个主要地区。2025年北京新航城建成后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空港,成为展现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国门。北京大


         兴国际机场建设82个近机位,跑道建设东一(3400*60),北一(3800*60),西一(3800*60),西二(3800*45),西三(3800*45)跑道,其中西一,东一跑道间距达2350米,为日后机场扩建留下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航站楼一期采用集中式布局理念,迎机面长2600米。 [1] 

       1号航厦设计者

          2014年11月,法国ADP Ingenierie 建筑事务所携手著名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工作室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成功拿下北京新机场T1航站楼设计项目。随着机场建设的推进,该事务所也在日前完成了这个全球最大机场客运大楼的概念设计 [4]  。

建设历程

编辑

规划时期

          北京新机场最早规划于2000年代,当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尚能满足需求,因此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并未被提上日程。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旅客需求得到了一定缓解,新机场暂时被搁置。2010年后,首都机场客流量迅速上升,2014年达到8365万人次,稳居世界第二,航班趋于饱和,新机场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北京新机场曾有3处选址,最终选址确定为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廊坊广阳区交界处。原因在于此处可有效满足周边机场的需求,避免形成资源重复配置。对于北京方面,北京南城一直是落后地区,无论从资源上还是从经济上与北部城区差距甚远,新机场的建设将极大带动南城的经济。对于河北、天津方面,新机场将有效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建设时期

         2014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建设新机场项目。


建设规模

          2014年12月26日,北京新机场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开工区域为机场西一、西二跑道北端,动工旨在利用冬季时间,开展地基处理实验,为2015年全面动工做准备。预计2015年全面开工,并将于2019年7月1日开始试运转。 [5] 

         2015年5月,拆迁文件下发给当地居民,搬迁过后,新机场全面动工在2015年9月开始。

          2015年12月10日审计署公告显示,北京新机场建设部分关键工作未达进度要求。截至2015年10月底,该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滞后,北京市、河北省向项目指挥部交付建设用地1.59万亩,还有2.5万亩未交付。 [6] 

          2017年3月16日9时,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浇筑完毕,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混凝土结构封顶。 [7] 

         2017年6月30上午,随着最后一榀钢网架吊装提升拼接完成,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钢结构顺利实现封顶。 [7] 

          2017年12月31日,航站楼核心区工程立面幕墙、屋面采光顶除为后续工序预留施工通道外,其余部位全部施工完成。 [8] 

机场命名

编辑


北京新机场暂未确定命名

        机场冠名的无形价值和影响力巨大,应该尽早明确北京新机场的中英文名称和相关标识。北京新机场地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在北京新机场开工建设动员大会上说官方曾经考虑过用“首都永定国际机场”。

         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机场命名的惯例,取名大兴国际机场既具有标识性,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和历史传承性。要尽快完成新机场的命名工作,以便尽早形成国际影响力。此外,新机场距离现有的首都国际机场距离较远,一定要制定与首都机场差别度较大的名称,以防新机场启用之后,乘客因走错机场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 [9] 

       2016年,北京新机场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配套设施已完成设计并将陆续开工,在北京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之际,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新机场的取名,全国政协委员何帮喜也非常关注北京新机场的名称问题,通过调研,他建议将北京新机场命名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10] 

建设特色

编辑

绿色环保

        北京市政协召开新机场建设提案办理协商会,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新机场计划于2018年完成主体工程,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轨道交通专线也将于2019年同时开通。根据优化方案,旅客到最远登机口步行距离仅630米左右。

         新航站楼将按照节能环保理念,建设成为国内新的标志性建筑。方案中,航站楼设计高度由80米降为50米,功能分区更加合理,便于采取屋顶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计,同时实施照明、空调分时控制,积极采用地热能源、绿色建材等绿色节能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11-12] 

  招商引资


行政区域变更图

         国家发改委批文显示,机场工程总投资799.8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其中,民航局安排民航发展基金180亿元,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安排自有资金60亿元,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不足部分由发改委财政部按同比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投资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渠道融资解决。

          同时,空管工程总投资41.6亿元,由民航局安排民航发展基金解决;供油工程机场场区内项目投资22亿元,资本金按35%的比例安排,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安排自有资金投入,资本金以外投资由该合资公司利用银行贷款解决。

        新机场项目除空管监视系统的自动化和雷达设备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外,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为委托招标。

机场发展

编辑

一市双场

         首都新机场工程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2019年建成投产后,将使北京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面对“一市双场”挑战的城市。 [13] 

机场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面临的空域资源紧张局面。一直以来,首都机场有“两大难”:由于空域资源紧张、航班时刻饱和,航空公司面临着“申请航线难、申请时刻难”困局。首都机场每天大约有300个飞行架次无法安排,每年近1000万人次的潜在需求被“拒之门外”。 [13] 

         两个机场,南北相对,可以实现空域优化。在跑道构型方面,新机场建设4条跑道,采用三纵一横“全向型”构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种构型适合京津空中运行特点,为空管运行提供了多种可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区紧张的空域资源,减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时间。 [13] 

         “一市双场”乃至“一市多场”,是全球民航大国航空运输发展的必然产物,包括美国芝加哥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俄罗斯莫斯科,中国上海,美国洛杉矶,韩国首尔日本东京等。 [13] 

         在一市多场格局当中,各个机场的功能定位以及机场之间、交通枢纽体系之间的便捷联系是问题的关键。“上海浦东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在国际、国内、客运和货运定位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北京新机场和现有的首都机场未来定位上有什么区别,竞争和互补关系如何处理,这应该是北京新机场发展的基本问题,会深刻影响到未来北京周边的交通体系以及航空城产业布局规划。”[13] 

         “一市双场”运行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作用,处理好机场与城市、机场与机场之间的交通衔接以及空域协调关系。 [13] 

          20年内全球范围规划新建设的最大机场中,包括阿联酋迪拜迪拜世界中心,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三国际机场和北京新机场三大机场。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来20年内将成为航空运输量第一航空大国,这是北京“一市双场”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一市双场”模式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管理能力良性互动这一“中国优势”。 [13] 

           2015年5月1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消息称成都第二机场项目立项正式获批,2015年底有望开工。未来 成都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14] 

  未来发展

          2019年建成的部分为新机场一期,即:新机场北航站楼,满足年吞吐量4500万人次的需求,一期完成后二期将同步开建,于2025年达到7200万人次的吞吐量。但在短期内,该机场无法超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长期来看,该机场距离市区更远,未来一定是主营国际航班,因此,远期吞吐量将超越首都机场。


航空公司


根据2016年7月民航局相关文件,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天合联盟的全部会员航空公司将搬迁至新机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星空联盟成员和海南航空将留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下列航空公司均为搬至新机场的航空公司。 [15]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

      总部设在广州,以蓝色垂直尾翼镶红色木棉花为公司标志,是中国运输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发达、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南航机队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是全球第一家同时运营空客A380波音787的航空公司。是中国航班最多、航线网络最密集、年客运量最大的民用航空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MU)

        是中国民航第一家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1997年2月4日、5日及11月5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中国三大国有大型骨干航空企业之一。

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JD)

          是海航集团与首旅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航空公司,是海航集团旗下航空公司,2010年5月2日正式挂牌开航。其前身为成立于1998年11月16日的金鹿航空有限公司。2010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KN)

        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China United Airlines,简称“中国联航”)成立于1984年9月21日。 中国联合航空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的核心成员品牌。中国联航于2012年11月26日完成机构重组扩张并正式运营。

河北航空有限公司(NS)

           河北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航空)成立于2010年6月29日,是经中国民航局和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现代化航空公司。2014年,厦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航)对河北航空进行了战略重组,厦门航空有限公司以7.49亿元收购河北航空99.23%股权,另外的0.77%股权由沈阳中瑞投资有限公司持有。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9C)

          春秋航空(Spring Airlines)股份有限公司是首个中国民营资本独资经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是首家由旅行社起家的廉价航空公司。春秋航空是中国首批民营航空公司之硕果仅存者,是国内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2011 年净利润逾4.7 亿元,成为当前国内最成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沈阳桃仙机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设有基地。

奥凯航空有限公司

         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第一批获得批准成立的民营资本控股的航空公司,大陆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主要基地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2005年3月1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是国内著名民营企业均瑶集团成立的以上海为基地的新兴民营航空公司,由均瑶集团所属的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均瑶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筹建的民营资本航空公司

东海航空有限公司

            东海航空成立于2002年11月,是经国家商务部、民航总局批准成立的国内首家民营中外合资货运航空公司。2006年9月19日,东海航空的第一架飞机开始首次商业运营。2014年3月12日东海航空完成客运首航,成为一家客货并举的民营航空公司。

中国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邮政航空有限公司,上海邮政物流主要经营国内速递国际速递、合同物流等业务,国内、国际速递服务涵盖卓越、标准和经济不同时限水平和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合同物流涵盖仓储、运输等供应链全过程。


上一篇:冯正霖到甘肃专题调研中小机场建设和运营情况
下一篇:董志毅:北京新机场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世纪工程